2025年是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先生诞辰130周年。为传承邹韬奋先生“竭诚为读者服务”的出版精神,配合推动全民阅读、建设书香中国,韬奋基金会自2025年起开展年度“韬奋好书我来评”活动,搭建作者、读者和出版者的桥梁,促进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社会氛围的形成。
11月6日晚,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“韬奋好书”暨“好书评”揭晓大会在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光华堂隆重举办。2025年“韬奋好书”共分为主题出版类,文学类,人文社会科学类,少儿类,网络文学、科技与音像电子出版物类。

此次大会上,龙少社出版的《一路格桑花》成功入选“韬奋好书”,评介《爸爸的口琴》的书评亦入选“韬奋好书评”。
《一路格桑花》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敖超创作,2024年4月出版,是一部聚焦川藏、康藏两路通车 70周年的现实题材儿童文学小说。故事以李福海祖孙三代重启西藏寻战友之旅为主线,将筑路兵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的“两路”精神,与孙女李萌萌的成长蜕变紧密串联,更融入汉藏通婚、道班互助的温情日常,细腻诠释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在叙事上,作品创新采用“公路+成长小说”复合结构,让现实旅途与历史回溯双线交织,借书信体穿插记忆碎片——既保留了重大基建历史的厚重感,又以儿童视角化解宏大主题的距离感,让“两路”精神变得可触可感。结尾的开放式设计,更引导小读者主动探寻生命价值,真正实现“以文学启迪成长”的初心。
此次一同入选“韬奋好书评”的,是特级教师、国家 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周益民先生发表于《今日教育》的书评——《一支口琴的交响——读张菱儿儿童长篇小说〈爸爸的口琴〉》。这篇书评的入选,既是对书评本身专业视角与人文温度的认可,更印证了《爸爸的口琴》这部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学价值。
《爸爸的口琴》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菱儿创作,2021年12月出版,以卢沟桥事变为背景,改编自公木先生的真实经历。小说借“一支口琴”串联核心故事:三岁女孩铃铃的父母为赴抗战前线,忍痛将她托付老乡,口琴成为维系亲情、传递文明的象征。作品以“微观史叙事”转化残酷历史,用“琴声蒙太奇”与口琴密码解谜的悬疑情节,平衡了历史厚重感与儿童趣味性,是适合代际共读的 “爱与和平教育”佳作。
而周益民先生的书评,精准捕捉到这部作品“以小见大”的创作巧思——既解读了“口琴”作为意象的深层含义,也肯定了其“让儿童读懂历史、感受温情”的教育价值,为更多读者理解这部作品搭建了专业桥梁。
从《一路格桑花》到《爸爸的口琴》,从“韬奋好书”到“韬奋好书评”,龙少社始终以邹韬奋先生“竭诚为读者服务”的出版精神为指引,在童书领域深耕细作——既要创作出能承载历史记忆、传递正向价值观的精品图书,也要通过优质内容引发社会共鸣,让童书不仅成为孩子的“成长伙伴”,更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、个人与社会的“精神纽带”。
未来,凯发网站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将继续坚守初心,打磨更多兼具思想性、教育性与可读性的少儿图书,也期待更多读者、评论者与凯发网站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同行,在阅读中传承精神,在交流中传递温暖!